新澳49图库资料


山东明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山东明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  山东明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编 制 人:  刘  松、吕永新、贺  卫、李玉超、崔兴龙

李  涛、娄存生、王春丽、李  涛

 

发 布 人:  孙志田

 

批准日期:  2017年7月  日

执行日期:  2017年7月  日

 

 

 

 

 

山东明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O一七年七月

 

目  录

 

1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1

1.1 风险分析... 1

1.2 事件分级... 2

2 应急处置原则... 2

3组织机构及职责... 2

3.1主要应急工作部门职责如下:... 2

4 预防与预警... 4

4.1环境风险源监控... 4

4.2 预警行动... 5

5 信息报告程序... 5

5.1 报告程序... 5

5.2 通讯方式... 6

5.3 报告内容... 6

6 应急处置... 7

6.1 响应分级... 7

6.2 响应启动... 7

6.3响应程序... 8

6.4 处置措施... 9

6.5 应急状态解除... 11

6.6 善后处理... 11

7 应急保障... 12

7.1 通信与信息... 12

7.2 应急队伍... 12

7.3 应急物资与装备... 12

7.4 应急监测... 12

 

 

 

 

 

 

 

 

 

 

 

 

 

1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1.1 风险分析

明泉化肥厂危险废物包括:

  1. 废矿物油

油水分离设施产生的废矿物油和设备润滑使用过的废矿物油,有毒性,存放在危废仓库。每年产生30吨,全部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2)废变换催化剂

 变换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Fe3O4、Mo、Co,年产生量160吨,有毒性,产生后存放在危废仓库。转移至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3)废甲醇合成催化剂

废甲醇合成催化剂主要成分CuO、ZnO、AI2O3,年产生量50吨,有毒性,产生后存放在油回收危废仓库。转移至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1.2 事件分级

(1) Ⅲ级事件:危险废物泄露,未造成环境污染。

(2) Ⅱ级事件:危险废物泄漏,造成环境污染。

(3)Ⅰ级事件:危险废物着火。

2 应急处置原则

(1)预防为主。把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防作为应急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高效、有序应对。

(2)分级负责。把统一指挥、组织协调与各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达到指挥便捷、反应快速的要求。

(3)本着“先容留、后消化、不外排”的指导思想来处理泄漏的污染介质,各事故池平时保持低液位状态,且保证能够容留全部污染介质。

3组织机构及职责

山东明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应急组织机构图见总体应急预案。

3.1主要应急工作部门职责如下:

3.1.1 应急领导小组

(1)负责下达预警和预警解除指令;下达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和终止指令;

(2)负责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接收和上报,向公司相关部门报告或请示应急救援工作;

(3)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负责或指令请示公司向地方政府应急救援部门请求支援,向协防单位请求增派应急救援力量;

(4)负责应急状态下,对应急力量和应急物资的协调及调配;

(5)指定应急事件新闻发言人,审定应急信息发布材料;

(6)审定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方案。

3.1.2安全环保事业部:

(1)在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牵头组织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2)全面跟踪并详细了解环境污染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救援情况,提出应急救援建议,并传达应急领导小组的相关指令;

(3)按照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组织制定现场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方案;

(4)指导协调应急现场环境监测及环境污染处置等工作;

(5)应急结束后,负责组织环境污染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6)负责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3.1.3生产事业部:

(1)接收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信息,并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请示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

(2)按照应急领导小组的要求,做好突发事件的上报和应急指令的传达;

(3)统筹调动技术资源和物资装备资源,充分依托现有应急救援力量;

(4)协助环保科处置环境污染事件并参与事件调查工作;

(5)负责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3.1.4技术事业部:

(1)做好公司应急领导小组人员和现场指挥部人员的交通、生活等后勤保障工作;

(2)负责组织事发分公司进行涉险人员的疏散并撤离至应急避险场所,并提供人员医疗救护、生活保障;

(3)负责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3.1.5 事故单位技术组

(1)为现场应急工作提出建议和应急救援处置措施,提供应急技术支持;

(2)参与制定应急救援方案;

(3)对突发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社会影响进行分析,对存在的次生灾害进行评估,为应急领导小组提供应急事件恢复的建议和相关需要的信息;

3.1.6 相关事业部

(1)跟踪并详细了解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发展动态及应急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2)参与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3)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职责分工,负责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4 预防与预警

4.1环境风险源监控

建立健全环境风险源监控制度。根据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特点,以公司为主体,建立监控网络,划分监控区域,采取人员定时巡检,视频监控,保卫部门不定期巡查等措施,完善对危险废物及其储存场所的监控。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报告、早处置。

4.2 预警行动

4.2.1 预警条件

发生Ⅲ级以上危险废物泄漏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时,启动预警程序。

4.2.2 预警程序

生产事业部:

(1)接到环境污染预警后,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按照指令组织部署抢险准备工作;

(2)按照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通知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准备;

(3)负责生产物资、设备和检修力量的调度。

安全环保事业部:

(1)密切关注事件发展情况,及时向相关单位发布预警信息;

(2)分析事态的紧急程度和发展趋势,通知相关单位准备可能需要的应急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3)组织环境污染应急事件可能需要应急物资的内部协调。

4.2.3 预警解除

当突发事件危险已经消除,经过应急领导小组评估确认后,适时下达预警解除指令,生产运行科将指令信息及时传达至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

5 信息报告程序

5.1 报告程序

发生Ⅲ级及以上危险废物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车间应立即采用电话人员汇报等形式报告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决定是否发布预警或向上级领导汇报。

5.2 通讯方式

   公司应急领导小组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为:0531-83255119。

5.3 报告内容

5.3.1发生Ⅲ级及以上在线监测预警时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环境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环境污染因子、人员受害情况、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危害程度及范围;

(2) 事故简要经过,以及潜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趋势;

(3) 应急处置情况;

(4) 现场负责人名单和联系方式;

(5) 现场应急医疗救护、救治器械、环境监测工具、药品和物资储备情况,员工及公众疏散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5.3.2 在处理过程中,事发单位应及时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并随时用电话、手机等方式,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发展与变化情况;

(2) 处置进程以及下一步处置安排;

(3) 事态评估和控制措施;

(4) 对初次报告进行补充和修正。

5.3.3 在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后,事发单位应向应急领导小组报送事件处置结果,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可能、社会影响;

(2) 有无次生及衍生事件发生;

(3) 参加援救单位的应急工作内容和现场资料收集等详细情况,

(4) 以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6 应急处置

6.1 响应分级

根据公司突发事件分级,应急响应分为Ⅲ级响应、Ⅱ级响应、Ⅰ级响应。

Ⅲ级响应:发生Ⅱ级突发事件时,事故单位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汇报,并组织事故单位应急人员进行自行抢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观察车间处置情况,随时发布预警。

Ⅱ级响应:发生Ⅱ级突发事件时,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进行应急响应,开展应急救援的组织、协调和现场处置工作;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发布预警,进行应急响应准备。

Ⅰ级响应:发生Ⅰ级突发事件时,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进行应急响应,开展应急救援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6.2 响应启动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时,经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1) 发生Ⅰ级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2) 发生Ⅱ级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3)发生Ⅲ级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6.3响应程序

6.3.1 公司应急领导小组

(1) 召开会议,宣布进入应急响应状态;

(2) 通报事件情况,研究部署应急救援相关工作,必要时,派专员赴现场协助救援;

(3) 应急领导小组派驻现场人员与车间应急领导小组联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 负责对外新闻消息发布或委托新闻消息的发布;

(5) 宣布解除应急状态,安排善后工作。

6.3.2 公司应急指挥职能部门

(1) 生产事业部及时收集现场应急处置动态资料,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传达应急领导小组指令;

(2) 按照应急领导小组指令,安全环保事业部到达指定地点;

(3) 按照应急领导小组指令,生产事业部及时处理事故,协调生产废水排放。

(4) 相关车间向现场派出人员,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5) 安全环保事业部指导现场环境监测;

6.3.3 应急技术组

(1) 按照应急领导小组指令,赶赴现场;

(2) 根据现场情况,为修正现场处置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3) 对事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趋势预测;

(4) 执行应急领导小组下达的其他任务。

6.3.4 合成事业部:

(1) 根据突发事件情况,参与制定应急处置措施;

(2) 负责应急处置过程中,所需设备及特种装备的提出、联系。

其他车间、科室:

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职责分工,完成公司应急领导小组下达的指令。

6.4 处置措施

6.4.1 现场应急处置

1、废油发生泄漏时应立即关闭泄漏槽的进出口阀,视泄漏口的大小进行堵漏,然后通知事故单位调集人力用沙袋和土围堵,将废油封存在围堰内,待消除漏点后,对围堰内的废油回收至地下收集槽内或系统内,围堵完成后,可用大量棉纱清理污染区域,清理后的棉纱由具备资质的回收公司回收。

如果泄漏口较大,无法立即堵住,为防止废油流出厂外造成环境污染,可联系工长、调度将外排水沟封堵,将废油临时贮存在地沟内。开泵将泄漏槽内液体打到其他槽待事故处理完毕后再将地沟内的废油回收至地下收集槽和贮槽内。同时联系车间组织人力采取与第一种情况相同的办法围堵、清理。

    发生着火,用灭火器灭火或沙土灭火,废油着火不可用水灭火,以免火势随水蔓延。灭火的同时转移掉火源周围物品,通知其他员工协助灭火,启动应急预案并报告领导,火势难以控制时紧急疏散。疏散引导在发生火灾时,先疏散被火势围困的人员,其次在进行周围的物资疏散,同时要注意疏散人员的自身安全,疏散后的物资要放在不影响消防车通道和利于火灾扑救的安全地点,物资的放置要留人员看守,防止疏散后有物资形成新的火点。

6.4.2 应急处置要点

按照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类别和特点,根据实地情况,采取但不限于以下相应的处置措施。

6.4.2.1造成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

(1) 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切断污染源,可以通过围堵事故区域防止泄露物质进入水体,若有围堰关闭出口阀门;

(2) 迅速布点监测,在第一时间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出具监测数据。在事故区所在分支水沟与总排水沟的汇合点之前,取样分析氨氮、COD、PH值等因子。同时监控总排口排水水质,采取人工检测和在线监测相结合的办法高频次监控;测量水体流速,估算污染物转移、扩散速率;

(3) 针对特征污染物质,采取有效措施使之被有效拦截、吸收、稀释、分解,把受污染严重的水体(超标两倍以上)进行回收处理,采用沟渠倒流和水泵输送的方式全部回收,减少污染废水的排放,降低水环境污染;

(4)将收集的超标废水打入终端水进行处理合格后排放。

6.4.2.2造成大气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

(1) 采取有效措施,尽快灭火;

(2) 迅速布点监测,在危险废物着火点附近进行监测,出具监测数据;根据风向和级别,估算污染物转移、扩散速率;

(3) 喷洒雾状消防水进行洗消,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6.5 应急状态解除

当现场周边环境污染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污染隐患基本消除;次生、衍生事故隐患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受伤、中毒人员得到妥善救治和安置,经过评估确认后,并经主管部门同意,提出解除现场应急状态的建议,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由应急领导小组宣布解除应急响应。

应急状态结束后,应急领导小组做好事故调查的准备工作。

6.6 善后处理

(1) 事发单位尽快组织生产,超出能力的,上报应急领导小组协调解决。

(2) 环保科编制环境突发事件调查报告,并上报应急领导小组。

(3)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

7 应急保障

7.1 通信与信息

建立健全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基础应急通信系统,并要大力发展视频远程传输技术,保障救援现场抢险指挥部和应急领导小组之间的通信畅通。

(1) 应急领导小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接收和传达灾害信息,保证联系通畅。

(2) 为防止通讯设施瘫痪,要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应急专用通讯设备,并做好设备维护和使用培训工作,确保受灾时指挥中心与所属分单位之间联系的畅通。

7.2 应急队伍

根据应急需要,公司组建适当规模的专职和兼职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参加应急演练和抢险救援工作。

7.3 应急物资与装备

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灭火器、棉纱、消防沙、防护服、滤毒罐、空气呼吸器、消防铲、消防沙袋,监测仪器及药品、防爆通讯设施等应急设施、物资,通过现有资源整合、针对性购置等方式,加强环境应急预警、环境应急安全防护、环境应急监测等系统建设,做到时刻做备好、接令即战斗的标准,平时互相告知有无,保障环境应急救援资源的共享和需求。

7.4 应急监测

(1)公司加强应急监测、动态监控和应急处置的能力,保证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

(2) 在应急响应状态下,应急救援应与当地政府配合,得到当地环保、公安、医疗、交通、气象等部门的技术支持。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