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轧钢厂坚持开展攻关活动,以群众性“小、活、实、新”的QC活动激发广大员工立足岗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在原有技术、工艺等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的创造性,营造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和整体质量管理水平,并取得显著成效,在集团第一届QC成果发布表彰中荣获一等奖。
第一轧钢厂以此为新的起点,发挥标杆作用,推进QC活动深入发展,让QC活动在基层生根、茁壮成长,通过深挖、解决现场疑难问题,提高稳产、优产“免疫力”。
近日,红细胞QC小组《H型钢中心偏差控制优化》取得显著成效。
轧机工序员工跟踪H型钢生产情况发现,在H型钢生产中存在部分规格中心偏差尺寸边缘化的问题,技术科精益求精,引导轧机工序自主成立了红细胞QC小组,经过组员研讨,确定了《H型钢中心偏差控制优化》课题。
小组成立后,红细胞QC小组按照QC活动的步骤逐步展开现状调查、数据收集分析、对策制定、改善实施、跟踪固化等各项工作。
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发动全体组员展开“头脑风暴”,运用调查表、因果图等QC工具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核心问题,并遵循着科学的PDCA循环,分析原因、确定原因、制定计划、执行措施、检查效果、标准化、消除遗留问题。
QC小组通过跟踪现场、广收数据、多次试验后掌握到的详实数据,对H型钢中心偏差控制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红细胞QC小组将统计数据导入到minitab中得出Cpk=0.70,说明生产过程中中心偏差控制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需找出影响因素,提升产品质量控制能力。
QC小组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分析可能产生问题的原因,经过多次研讨后,结合工作实际,对影响因素进行比对,最终确认:导卫性能有限、粗轧孔型未充满是影响H型钢中心偏差的主要因素,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
小组将人员划分为三个小队,通过现场实际测量、计算孔型修改相关参数并利用deform软件进行模拟,经过多次试验达到最优条件后,对导卫、孔型等进行优化调整。
导卫扶持的改善和孔型半腿高度的优化,对中心偏差控制优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偏差边缘化问题得到了解决,为H型钢稳产、优产高品质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小组成员从QC方法学习到理论实践相结合,全程积极参与,通过科学制定对策,反复模拟论证,解决疑难问题。
QC活动向班组基层的推广提高了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增强了广大员工熟练的运用QC工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层现场管理水平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
(通讯员 王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