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东方特钢积级响应集团四季度“效率求生存、质量求发展”会议号召,全面掀起生产新高潮,以实际行动向效率提升进军。
烧结分厂克服困难夺高产
10月份,烧结分厂克服连续雨天、内部粉灰不足、消化石灰石粉等多种不利因素,烧结矿产量超计划11885吨,月产量创历史新高。
本月下雨超过15天,料场积水、皮带下料口堵料、料仓喷料、配料圆盘不下料等造成混匀料造堆困难,混匀料库存最低时不足3万吨。分厂采取得力措施力保供料、上料、排料,确保生产不停机。同时加强对2#烧结机的设备维护,2#机全月设备作业率达到97.5%。
由于3#石灰窑进行气改煤的改造达16天,内部粉灰量减少,同时消化石灰石粉5000吨,使得混合料透气性差,负压高,造成产量降低,质量波动,为降低对生产的影响,分厂加强工艺调整和工艺纪律的监督与考核,保证生产顺行。
在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烧结矿碱度稳定率达到90%,2#烧结机转鼓强度稳定率达100%,保证高炉烧结矿比例达80%,为炼铁生产取得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烧结分厂魏鑫 通讯员沈丽英)
炼铁分厂多措并举提效率
10月份,炼铁分厂积极响应集团第四季度工作会议号召,全面落实“效率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要求,分厂内部立足“管理精进、统筹协调、深入挖潜”的理念制定了10月份铁产量攻关方案,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分厂在目前装料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摸索,以求确立合理的料面平台。以开放中心气流提高煤气利用为准则,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操作制度。高炉顺行得到保证,截止日前全厂平均生铁含【Si】已降至0.366%,为今年最好水平,高炉冶强得到进一步强化。
由于本月综合入炉品位下降,随着高炉冶强的提高,炉前出净渣铁显得尤为重要。要求高炉强化炉前操作的精细化管理,保证铁口深度、稳定打泥量和出铁时间、杜绝铁口失常、均匀出尽每炉渣铁。尽量减少因渣铁排放不净导致炉内受憋。高炉车间对铁口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整改,为炉况的稳定顺行创造有利条件。
提高原燃料质量、稳定原燃料成份是实现高产、低耗冶炼的基本条件。通过与烧结原料的沟通协调,提高烧结矿质量,采用合理稳定的炉料结构。内部针对现有的原燃料条件布置落实槽下原燃料管理工作,最大程度上减少原料粒级波动,力求做到薄料层筛分,要求当班工长必须按规定巡检槽下原燃料质量和筛分。同时为了保证焦炭的质量和稳定供应,及时与供应公司协调,根据不同焦种的水分和冶金性能统筹搭配使用,减少焦种变化对炉内产生的冲击。
分厂将减少慢风率、杜绝无计划休风作为本月设备归口的重点工作。要求高炉工段与检修工段结合、岗位点检与专业点检结合,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加大对设备故障的考核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高炉生产稳定。通过以上举措的有力实施,分厂超出历史最高记录1140吨!
(炼铁分厂 李峰)
炼钢分厂全力以赴创记录
10月份,是集团全面掀起生产经营新高潮的第一个月,炼钢分厂全力以赴面冲刺 “677”既定目标。分厂在7月至9月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大修技改,10月份依托全面大修后设备相对稳定的优势,面对同比增加了13.33%的生产重任,拉开了效率提升、品质提升的序幕。
分厂处于炼铁和轧钢之间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一方面需努力消化高炉效率提升后的大量铁水,一方面钢坯质量需满足轧制要求。分厂在生产厂长和生产科的统一指挥下,控制每日生产节奏,尽全力保障与高炉生产节奏同步,避免出现铁水压罐情况,设备检修在不影响总体生产进度的前提下进行。在控制产品质量方面,每天上午9点召开连铸专题会,每日通报连铸设备运行情况,对可能影响连铸机正常生产的因素,由液压、电气自动化等专业人员分析和解决,在生产和检修的密切配合下,4台连铸机的生产逐步稳定。同时,工艺方面专业人员加强了对钢水含P量、座包温度、软吹时间等数据的观察分析,促进转炉、精炼和连铸3个工序的配合,增加内部交流学习,提升产品质量。本月,分厂钢坯超额完成1700吨,创造最高月产记录。
(通讯员 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