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东方特钢新品开发再传捷报。第一炼钢分厂7月17日二级船用锚链钢CM490冶炼成功, 7月21日第三轧钢分厂一次试轧过钢。
此次锚链钢CM490开发,由于其用途的特殊性与首次踏入这一领域,因而得到公司高度重视。在冶炼过程中,要求冶炼所使用的铁水、废钢材等中所含硅、锰、磷、硫的百分比均有一定要求;在电弧炉冶炼过程中,对钢水成份、温度的控制,以及放钢处理的技术要求、初期合金的加入等做到严格把控;LF操作过程中,对钢水成份、Ca/Al比例、C+Mn/6、合金材料的加入顺序、渣的流动性、渣的碱度、白渣时间、软吹时间、出钢温度、氩气流量、覆盖剂的使用等一系列做到严格控制,以及原辅材料是否受潮、干净,都必须经过严格处理; CCM对钢包与中间包的烘烤、吊包温度、中间包液面及过热度、结晶器液面、保护渣、结晶器、结晶器冷却、二次冷却等以及对全程保护浇铸的技术操作要求做到整体性的严格把控。
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第三轧钢分厂专业人员从坯料、加热、轧制、剪切、入库等环节,全方位加强了对锚链圆钢生产的管理。对每一个环节的生产都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加热温度是生产锚链钢第一个重要环节,由于钢中加入了微量合金元素,在冶炼过程中,连铸坯即使有细小裂纹,在加热炉长期保温后,空气中氧将沿裂纹渗入基体内与S、Mn发生反应,反应后以质点的形式存在于基体,从而造成在轧制后出现宏观裂纹,这样的钢材只能报废。因此,确定合理的加热与保温待轧温度尤其重要。三轧厂合同技术部门经多次论证,结合分厂加热炉的特点,最终将加热二段温度控制在1080℃以上。
在新品调试前收集了大量基础数据和轧制操作要领,精心设计孔型,合理优化冷却工艺。生产过程中,还对轧制工艺技术要求及工艺参数进行了合理调整,以确保轧制过程稳定顺利。另外工艺科积极做好试轧过程中各批次的抽检与分析工作,保证了成品钢材轧制综合性能达标。
精整区域在防范钢材白点方面也做足了文章,根据工艺要求严格做到高温剪切、高温打包入堆位。员工密切关注表面质量、弯曲程度、弯头、圆头情况,发现不达标的立即采用割除等方式处理;打包人员按规定打包,确保两头平齐。钢材头部的平齐标准大大高于国家规定。
二级船用锚链钢CM490的成功开发,为今后冶炼、轧制相应钢种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公司特钢之路再创新的里程碑,为特钢产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添了新实力。